清风化雨 廉润初心 | 第二十四期:冯梦龙一念为民之心
- 2024-03-27 15:35:00
开 栏 语
植廉于心 心有所畏
践廉于行 行有所止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滨州新能源集团一直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精心打造“清风护航 廉心向阳”廉洁文化品牌,不断探索廉洁教育新思路、新举措,增强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进一步推进廉洁文化品牌建设,营造崇廉尚洁浓厚氛围,集团纪委策划推出廉洁故事专栏《清风化雨 廉润初心》,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清廉官吏典型和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的廉洁故事,教育引导党员职工坚守理想信念“高线”,把好纪律规矩“底线”,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本期推出廉洁系列故事《冯梦龙一念为民之心》,敬请关注。
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字犹龙,苏州府长洲(今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著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其通俗文学代表作,开启了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先河。
1624年,《警世通言》成书,冯梦龙在书中写道:“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十年后,六十一岁的冯梦龙由丹徒训导升任寿宁知县,得以施展其政治抱负。他主张“下车即稔知瘠土”,一到任,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跋山涉水,调查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民情、地理、历史等状况,虚心向百姓求教,身体力行感受“寿邑之贫”“寿民之艰”,加深了对时弊的认识,坚定了治理的决心。
上任伊始,寿宁城墙崩塌、虎患频发。冯梦龙亲力亲为,带着衙役寻找捕虎能人,并捐出自己的俸禄,半年后,连毙三虎,虎患绝迹;随后,冯梦龙募集银两,重立四门谯楼,城之崩溃处悉加修筑;看到百姓饮水和灌溉困难,冯梦龙组织人员修筑堤坝,引流入城后解决百姓用水困难。短短几个月,冯梦龙还修仓库、储粮谷、修监狱、标铺立坊,黎民元气日渐恢复,安居乐业。
古之县官,重要职能之一是断案,冯梦龙便是一位判案高手。寿宁县治安形势严峻,有的山民“不知法律,以气相食,凌弱蔑寡,习为固然”,之前不但遗留了一些积案,新案也时有发生。冯梦龙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有案必查、犯法必惩、秉公办案、不留悬案,其中,“三望洋断案”“断鸡案”“断牛案”等,都是公道办案的典型案例,至今为当地人所称道。同时,冯梦龙察隐情于秋毫,访案情于实地,摸索出一套“教化防讼、化事息讼、明察听讼、量情决讼”的有效做法,对轻微犯罪往往“怜贫量断”、从轻处罚,给予改过机会;对横行乡里、为非作歹者则“亲往索之”、严惩不贷。寿宁县在他的精心治理下,监狱“时时尽空,不烦狱卒报平安”。
冯梦龙在《戴清亭》一诗中写道“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表明自己不随波逐流,以清官律己的高尚节操。县城地主柳必得给冯梦龙送礼,正欲离开,冯梦龙一把拉住他的袖子,厉斥“这里是四知堂,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并语重心长地讲述了东汉名仕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不久,冯梦龙自掏银两将破旧的“四知堂”重新修葺,制作匾额悬挂于门楣之上,时刻警醒和勉励自己。
冯梦龙不仅不假公济私,反而常常以私廓公,做了4年寿宁父母官,每遇急难,总是把自己的薪俸捐出为民做好事。遇到百姓无钱买药,他便“捐俸施药”;适逢兴修关圣庙,他又“少佐俸资”……直到离任临走时,他仍惦记着县学没有修复完善,在想方设法筹到一笔助学的银子后,冯梦龙自己又捐出俸银20余两,亲自落实维修堂宇、重建学门,把学宫内外修葺一新。
“一念为民之心,惟天可鉴。”冯梦龙勤政为民、清正自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勤政廉洁、为民务实的精神标杆。作为新时代的国企干部职工,我们要自觉学习冯梦龙优良的德政品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私欲所动,不为名利所累,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